2011年是“十二五”的開局之年。對于縫制機械行業來說,市場行情從上半年的供不應求急轉到下半年的蕭條清冷,行業的發展趨勢再次變得撲朔迷離。
面對近期經濟運行的低迷定局“在創新中生存”,毫無疑問成了大家的共識。
設備創新離不開對服裝企業需求的把控,更離不開對服裝市場的分析調研。
2011年1-9月,我國累計完成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1152.35億美元和222.24億件,同比分別增長23.26%和1.22%,但是“價漲量緩”。
從行業總體經濟運行情況看,資源越來越向優勢企業聚合,服裝發展態勢逐漸呈現兩極分化。面對生產成本的增加及國際市場的不景氣,中小服企“步履維艱”,迫切需要依靠科技來武裝企業完成轉型;而對發展態勢相對較好的規模以上企業,需要的則是用優勢產品重塑中國制造的品牌形象,而這同樣也離不開科技。
針對這種情況,縫制行業在“創新”二字上精耕細作,力求提供更多自動化程度高、效率高、人性化的高附加值的產品來裝備服裝生產企業。
縫前自動化設備:從“幕后”到“臺前”
提到縫前工序,一定離不開鋪布、裁剪。兩者是服裝制造的第一步,直接關系服裝的出品質量,在服裝生產過程中至關重要。
作為服裝企業的近年來的重點關注區域,縫前設備巨大的市場潛力也讓縫制企業加大對設備的技術投入創新。